全球观热点:CBA本土仅有2人场均20+为何本赛季如此低迷?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赛季进行到现在,CBA本赛季的本土球员,只有胡金秋和王哲林场均得分达到20+。甚至严格来说,王哲林都不是场均20+,而是场均19.97分,勉强算作场均20分。其他本土球员的得分普遍低迷。这是为什么呢?
当然,首先要说明的是,本土球员有场均20+能力的相对有限。
2021-22赛季也就是上赛季,有4人场均20+;2020-21赛季,有3人场均20+;2019-20赛季,有4人场均20+;2018-19赛季,有3人场均20+;2017-18赛季,有3人场均20+;2016-17赛季,有3人场均20+。
上一次本土球员场均20+的球员不超过2人,还是2015-16赛季。当时,只有易建联场均拿到20+。
但CBA现在的外援规则已经不同于2015-16赛季时,当时的亚洲外援政策在CBA已经消失殆尽,过去的外援四节6人次也变成了现在普遍的四节4人次。这也为本土球员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球权,有助于本土球员扮演更重要的角色。
那么,为什么本赛季本土球员只有2人场均20+,而且严格意义上只有胡金秋1人场均20+?
这和判罚规则改变有很大关系。本赛季,中国篮协表示为了接轨国际比赛的判罚,在CBA实行了所谓的“高质量不宣判”,鼓励球员对抗,很多过去频繁吹罚的犯规,现在不算犯规。这直接减少了很多球员的罚球次数,更大的动作也导致很多依赖突破或身体的球员进攻变得更困难,不会投篮或不擅长投篮的缺点被无限放大。
这也使得本土球员场均20+的越来越少。加上周琦连续第二个赛季无缘CBA,最终,也出现了本赛季本土球员20+越来越少的情况。
场均20+不是衡量本土球员进攻能力的唯一标准,但如果有场均20+的表现,而且命中率不俗,显然能体现出球员高人一档的进攻能力。同时,本赛季的判罚规则也给更多的本土球员提了醒——任何时候,会投篮都会更香。
标签: